1月7日下午,一群特殊的“客人”到访学校,他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水校人。他们中最大的88岁,最年轻的也已经75岁,有的曾经是支持云南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从武汉、南京等地到祖国西南边陲支边的有为青年;有的曾是水校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有的曾为动荡时期水校的复校做出过巨大贡献;有的曾扛着锤子铁锹参与了学校建设。他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为学院今天的成就奉献了青春。

回校老教师合影
刚一下车,这群老水校人就激动地在学校大门口合影,对学校如今崭新的面貌感慨万千。在学校平面图前,工作人员向老教师们详细介绍了校园的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学校的发展规划,老教师们听得很认真,他们激动和欣慰的神情令人动容。随后,工作人员引导老教师们到学校创客空间座谈,短短的一段路程,老教师们不断驻足或是仔细端详张望、或是拍照留念,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溢于言表。

老教师拍下学校平面图留念

为老教师发院徽
学院党委书记傅正强、院长耿鸿江、副院长刘锁富、产教融合处、院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与老教师们追忆往昔、展望未来。学校领导对老同志回校表示热烈的欢迎,代表学校向曾为学校发展建设付出汗水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老教师们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并深情回忆了在校学习任教的韶光,回忆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珍贵瞬间,为学校校史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座谈现场

座谈现场
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从年富力强到年迈力衰,老教师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学校63年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位位默默耕耘、默默付出的老水校人砥砺前行,在埋头苦干中铸就的。愿老教师们身体健康、龙马精神,以后的日子常回家看看。(组织宣传统战部)